敖德萨总领馆被轰炸波及,中方的克制与冷静,俄罗斯应感到庆幸
为了报复克里米亚大桥被炸,并同时打击乌克兰的粮食出口,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敖德萨地区进行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空袭。那么本轮空袭中,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附近发生了爆炸,爆炸产生的冲击波,波及到了总领馆,震落了部分墙面和窗户。而由于我领馆人员早已撤离,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。
【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总领馆照片】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件事看起来挺大,但从性质来说,其实没那么严重。1999年,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,导致3名中国记者遇难,数十人受伤;2018年,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遭遇自杀式袭击,2名巴基斯坦警察在枪战中死亡,后来“俾路支解放军”表示对此事负责,承认自己的目标就是中国领事馆。
【1999年,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,导致3名中国记者死亡】
而这次敖德萨总领馆出事,跟这两起事故不一样。第一,没有人员伤亡,馆舍也没有遭到大面积破坏;第二,俄罗斯也不是故意这么做的,他们没有把中国总领馆当成预定目标,因此总领馆不能算被炸,而只能算“被爆炸波及”。
最关键的是,在事件发生时,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内没有任何中方的工作人员,我们的人员早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就从这里撤走了,中国目前在乌克兰境内所有的领事工作,都归大使馆管理了。所以敖德萨的这座总领馆,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不能算“总领馆”了,它应该叫“总领馆的馆舍”。因为我们的人撤出之后,这个地方的属性,从法律意义上来讲,就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,这恐怕也是中方这次反应比较平淡的原因之一。
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】
如果是正在使用中的总领事馆受到袭击,那么它的含义就不一样了。因为按照《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》的规定,领馆馆舍不可侵犯,而且当地政府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,保护馆舍的安全。这些规定的初衷,主要是为了保护馆舍里面外交人员的安全。它是因为人的存在,而产生了这种“不可侵犯”的属性。而如果里面没有人,或者人已经撤出的话呢,它其实就是一堆普通的房子,其意义肯定是大幅下降的。
这个就有点像论语里所讲的,马厩失火了,孔子第一句话就是问“伤人乎?”,不问马,也不问马厩。最关键的还是人,以人为本。
所以网上有些人讲,说敖德萨领事馆出事了,中方之所以“不敢抗议”,是因为中国外交部门“害怕俄罗斯”。这个说法其实是有所偏差的。为什么?其中一个原因,就是这个总领馆里没有人,它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【乌克兰敖德萨遭俄罗斯导弹袭击】
另外,如果是其他国家的锅,我们可能会讲两句,但俄罗斯搞的这么一出,考虑到现在的中俄关系,以及乌克兰问题的复杂性,我们其实也不太想把这件事放大。
然而,这绝对算不上什么“我们外交部门怕俄罗斯”。现在的俄罗斯,外交环境是非常恶劣的,除了中国等少数国家,没有国家愿意跟他们走得特别近。俄罗斯的外交部门,是有求于我们的,真要说,也应该是他们怕我们追责才对。
看看最近的新闻,就不难发现,除了敖德萨总领馆这件事,俄罗斯还有好多事,我们这边其实是比较低调的。比如说之前泽连斯基就说,敖德萨港口有6万吨粮食,原本是运往中国的,结果让俄罗斯给炸了。
【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】
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实泽连斯基的说法,确认这6万吨粮食就是中国的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黑海粮食协议被暂停后,作为粮食协议的第一受益国,中国的粮食进口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。
俄罗斯现在的意思是,乌克兰留下的粮食进口缺口,我俄罗斯来补上。中国从乌克兰主要进口的农产品,一是玉米,二是榨油用的葵花籽粕。但问题是,俄罗斯这两种粮食的质量和产量,都不如乌克兰——俄罗斯的玉米,懂的都懂,赫鲁晓夫当年想学美国,搞大面积玉米种植,结果就乌克兰那里能种,苏联其他的大部分土地都不适宜种玉米,轰轰烈烈的玉米运动最终也失败了。
因此对于俄方暂停粮食协议这件事,中方是不太乐意看到的。在协议被暂停后,中方曾连续两天呼吁“希望粮食协议继续得到落实,希望各方能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”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我们这就是在喊话俄罗斯,赶紧重启协议,保证乌克兰粮食出口。
回过头来看,这次敖德萨领事馆被俄军轰炸所波及,俄罗斯方面最应该感到庆幸的是,事发当时的总领馆里,并没有中方的工作人员。以及我们在俄乌问题上,经常对俄乌双方呼吁的那般——我们以身作则,在敖德萨总领馆这件事上,同样保持着高度的克制与冷静。
标签:
企业要闻
-
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(记者孙博洋)9月16日至17日,中国质量(杭州)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。在16日举行...
2021-09-18
